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奋斗创未来】草原上的“三代人”

发布日期:2022-04-06 信息来源:福建公司 作者:林玫馨、陈含瑜 字号:[ ]

这里有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广袤蓝天,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大草原,所以每年总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但其实,这里也有“塞垣苦寒风气恶”的艰苦环境,和“野营万里无城郭”的荒凉孤寂,无人知晓的背后是一代代建设者们把青春写在了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这里就是祖国的北疆内蒙古,由福建公司承接监理任务的中广核新能源兴安盟300万千瓦革命老区风电扶贫项目,就落在了这片土地上。

高举薪火打头阵

项目总监张先虎是第一批来到兴安盟的一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尽管项目监理工作量多、面广、强度大、管理难、任务艰巨,但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初心使命,把党中央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铭记于心,将对革命老区人民的一片赤子之情,化作自己工作的动力和实际行动。

“这个项目是公司成立以来承接的最大的监理项目,也是公司首次踏足内蒙古区域、开拓西北监理市场的重要标志。”说起这个项目时,张先虎满脸的骄傲,“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重要思想的重点项目,所以自打这个项目开工以来,就深受公司领导和领导班子们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领导们的信任和期待也让张先虎更加坚定了要把工程干好的决心。

监理项目部所在的地点偏僻且人烟稀少,在无垠草原的背后,是当地恶劣的环境、变化多端的气候,尽管张先虎已近退休之龄,常常被高血压和水土不服等因素困扰着,但是恶劣的施工环境和身体的不适并没有吓倒张先虎。他积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团结每一位监理人员,带领团队克服了恶劣气候和地理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精心编制监理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监理工作方案、严格履行安全旁站和巡视制度。张先虎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计划和预案,使工程充分做到“质量有保证、安全有保障、进度有计划”。针对项目工期短、任务重的特点,组织各施工单位每周盘点进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促使项目快速进入正常施工状态,并提前近1个月完成全部110台风机基础浇筑工作,监理工作得到了业主方的充分肯定。

承上启下挑重任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我希望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奉献之心做工作,以敬业精神做先锋,去做有意义的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陈景彬选择在而立年华来到这里。

初到项目部,本以为做好心理准备的陈景彬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和条件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兴安盟项目是紧扣脱贫攻坚使命的重大项目,其重要性让他丝毫不敢松懈。为了更快适应工作,起早贪黑成为他的“必修课”,每天天还未亮,陈景彬就已经踏上了参加早班会的路,早班会结束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要到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内蒙古兴安盟风电项目虽然不像其他山地风电项目一样道路崎岖难行,但是项目上却有着一道道牧民们为了划分区域而围起来的特殊“关卡”,几百米的路常常会设置十几个铁栅栏,每到一个“关卡”都需要有人下车开门再关门,加上风机之间距离较远,因此十几分钟的路途在这“闯关”似的行程中常常都要多用一倍的时间才能到达。一天巡查下来,他不仅要协助总监做好业主及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的协调工作,还要对工程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特殊作业和危险作业等进行旁站监理,晚上回来后还来不及休息,就要召开晚班会,组织施工单位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披星戴月,日夜追逐,这是他每天生活的最好概括。

谈到家乡,陈景彬也难掩思乡之情。由于项目地处偏远且交通不便,让本就遥远的归家之路更加困难,这些年来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远方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常常让他又暖心又感动。远在兴安盟的这几年,已经30多岁的陈景彬不仅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谈对象”,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凛冽的北风,还让他从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变成了皮肤黝黑的“糙大汉”,但对此他也是无所谓的笑了笑,“为了兴安盟,为了祖国的扶贫事业,这没什么,这都是我奋斗的痕迹!”

传承初心向未来

李颖琪、赖文涛、林宏城三位年轻人是项目队伍中的“新鲜人”,一毕业就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古。

在家人眼中,他们是还没完全长大的孩子,但项目的艰苦却不会因为他们的年轻而减轻。这里地点偏僻且人烟稀少,时有时无的手机信号无法网购,所以哪怕只想采购零星的生活物资,他们都需要驱车前往20多公里远的偏僻乡镇采买,而且路上常有牛羊挡道或遇上损坏严重的路面。来之前,他们也曾幻想远望无垠草原的无限美好,现实却是狠狠上了一课。因为地质和天气原因,项目部驻地时常进水造成无法洗漱等情况,他们需要自己动手清除周边积水、疏通下水道。作为南方人,习惯了平时湿润温和的气候条件,刚来到北方就因为当地极为干燥的气候而咳嗽不止。自来水煮过后有层厚厚的碱,而接近冬天的时候,所有的自来水管道和下水被冻结,也只能学着当地人上旱厕。但这些情况并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做这项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事。

初来乍到的他们努力克服困难,渐渐适应了当地恶劣的环境条件,一间间临建板房是他们临时的“家”,小小的板房承担了所有员工们生活起居,他们不仅学会了下厨做饭,也学会了苦中作乐,短短几个月时间,这几个刚参加工作的南方小伙子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操着地道的北方口音在现场和项目部工人打交道了。

为了让风电项目能够平稳有序进行,他们作为近距离接触现场一线施工的监理人员,无论是施工及调试阶段的监理工作,还是其他项目繁多的杂事,他们都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他们每天都在现场进行质量、安全方面的把控,坚持与施工单位保持同样起早贪黑的作息时间,整整一天都在与工作为伴;哪怕下班后,也常常还要组织开展各种重要会议。他们任劳任怨,敢于拼搏奋斗的精神,让人感受到了年轻人身上的满满精气神和正能量。

如今中广核新能源兴安盟300万千瓦革命老区风电扶贫项目已进入尾声,回首再看,虽然苦过累过,但也是收获满满。一代又一代前往边陲的工作者,他们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深耕一线的岁月,构成了人生长河中独特又精彩的篇章。

张先虎(右)

陈景彬(右)


李颖琪

赖文涛

林宏城

项目部全景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